第五人格海棠测评_第五人格青棠

tamoadmin 游戏预告 2024-07-11 0
  1.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解释?
  2. 高分求两篇古诗词鉴赏!
  3. 请问谁知道李清照的详细生平和她一生经历过的事情呢
  4. 《如梦令》的诗意

赞美赏花之人的诗词

 赞美赏花之人的诗词,有时候赞美花未必是赞美花,也可能是赞美赏花之人,又到赏花的季节了,花也有了,赏花的人也有了,那我们一起来收集一些有关赞美赏花之人的诗词。

赞美赏花之人的诗词1

  《古风·孤兰生幽园 》

第五人格海棠测评_第五人格青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赏析: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此诗大约作于李白应诏入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高力士等人的挑拨污蔑以后,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从而使李白渐渐感受到冷遇的凄凉。“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此联佳妙,大有知音去,宝瑟焚的感觉。

  《腊前月季 》

 ——宋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己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赏析:首句“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点出了月季花花期长的特点。都说花儿的色彩不会超过十天,这些花儿却每液体都春风满面,娇滴。第二句写了月季花的姿态:花苞尖如笔,被花萼包裹着。“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写了月季花芳香动人以及在冬天仍然傲雪斗霜的几层优点。“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折取一支如此明艳动人的花,看着它,都可以让人忘记现在已经是寒冬腊月的时节了。

  《山园小梅·其一》

 ——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赏析: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一说是丧偶不娶,又一说过继侄子),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赏析: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海 棠》

 —— 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 “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 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

  《晚春二首·其一》

 ——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场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漫兴·其五》

 —— 唐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赏析:柳絮随风飞舞,落花逐水飘流,这是暮春的特有景色,但却勾起了诗人的无限感伤。在诗人笔下,柳絮和桃花人格化了,像一群势利的小人,它们对春天的流逝,丝毫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这正是诗人痛苦的原因。这里面,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后来桃花柳絮也就成了一般势利小人的代名词。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赏析: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赞美赏花之人的诗词2

 咏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咏芙蓉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古风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陆游 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红梅 苏轼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关于“赏花”的诗句有哪些

 田野里,一片红艳艳的紫云英,像燃起的熊熊火焰。

 赏花的心情的句子

 弹指红颜老,悄然间、岁月刻画,落得满头苍发,今朝花期如至,不知赏花人何在

 体现人在花丛中,却无意赏花的诗句是什么

 体现人在花丛中,却无意赏花的诗句卜算子·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词人笔下的梅花,首 先是梅花本身,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革命者。

 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

 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写于1961年12月(苏教版初一下学期23课),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诗词》。

 ***《卜算子·咏梅》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1893年12月26日-1***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赞美赏花之人的诗词3

  《木兰花》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番成南阮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忆盈肥题玉女池二首》

 年代: 作者: 王山

 柳条黄尽杏梢新,山翠无非昔日春。

 花色笑风春似醉,寂寥惟少赏花人。

 忆昔闲粧淡紵衣,一枝红拂牡丹徽。

 无端不入襄王梦,为雨为云到处飞。

  《白牡丹》

 年代: 宋 作者: 王镃

 翠云低护玉楼台,露洗香苞逐渐开。

 昨夜赏花人酒醉,月中错认水晶杯。

 形容女人像花的诗句

 1: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2: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3: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4:面似芙蓉出水,腰如弱柳扶风。

 5: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相望共月夜,归来方悟稀。

 7: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8: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9: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曹植

 10:闭月羞花怨,沉鱼落雁愁。

 11: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12: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13: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14: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1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6: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17:美人才调信纵横,非将此骨眉公卿。

 18: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1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0: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赞美女人像花的句子

 1、来自于同时代异口同声、铺天盖地的赞美声常常令人生疑。而一个高贵的真理,它在每个时代都能够得到少数有识之士的赞叹,这种立体声式的回响才更为真实。 2、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变了这么伤感,只知道,为什么我活的这么累,有时候无法面对自...

  有哪些夸富态女人的句子?

 1. 都说喜欢穿裙子的女人是很浪漫的,骨子里都是妩媚的,是温婉如水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穿裙子是比穿裤子美丽的。只要是美丽,我就会喜欢。妹妹们,让我们的裙角飘扬起来吧,夏天是属于我们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穿裙子的美丽季节呀。

 2. 喜欢穿裙子的女人即使是在大雪飘飞的冬季,也穿上一双高筒靴,配上一套自己心仪的冬裙,围上色彩斑斓的纱巾,与所有的行人一样让自己行走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了裙子的搭配,那种做女人的骄傲更不可言语。因为裙子是上帝赐给女人的最好最宝贝的礼物。

 3. 麻河里的水平平地泊着,树站在一洼一洼的水里。有牛在麻河的边沿上垂着头喝水,有白色的蝴蝶在水面上飞。小女孩穿着鲜红的裙子站到一棵柳树下。小女孩的双手反剪着贴到柳树的身上去。小女孩的柔软的腰轻轻地掀动着,一下一下地挤压着贴在树上的手,也挤压着手下面的树身。小女孩的红裙子摇起来,如同一朵硕大的红花,在碧绿的柳树下,轻盈地柔美地摇动着。

 4. 群摆的线条一勾勒,柔美妖娆的味道便出来了,女人带来生命,裙子带来生气,在寒冷而又缺少色彩的冬季,穿裙子的女人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市需要美,女人需要美,我们的生活需要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裙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花样繁多起来。不同款式的裙子都可以为你打造出这么多的个性,用裙子说话,用裙子描写女人的风***,用裙子成为女人的代言词。

 5. 人们依旧在看着小爱,但是人们也在看着金莲。人们看见金莲的小腿露在夏天的阳光里,人们看见金莲的身上有一条柔软的裙子。人们看见那条裙子是鲜黄的,黄的就跟田里开着的葵花一样。

 6. 少女时代,热烈的爱上了琼瑶的书,心里也就生出了那么一丝朦胧。总喜欢编两条短短的麻花辫,穿着素静的棉布裙子,挑个清爽的日子安静的坐在小河边。杨柳婆挲,娇柔的柳绵轻轻的落在我头上;微风习习,我的发梢和裙摆也轻舞飞扬;金色的阳光透过树枝,斑驳的照着我的裙子上的小碎花,沉静娇柔而可爱,又有那么一点俏皮。呼吸着带着花草清香的空气,看着河底那软软的水草随波荡漾,心儿都醉了。

 7. 穿裙子的女人是最美丽,最迷人,最有魅力的女人。如今,裙子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如你在大街上驻足观望,你就会发现,不管年长年少,无论春夏秋冬,裙子始终展示着女人迷人的风***。春天的裙如春姑娘般活泼、清新和浪漫;夏日的裙飘逸如晨风掠过蓝蓝的海水和白帆;秋季的裙是来自落叶金黄和果实芬芳之间的一首凝炼的诗;冬天的裙却如庄重的老妇人,富有看不透的厚实和积淀。

 8. 在我童年的梦里,一直有一条美丽的花裙子。童年时代的大姐,是个爱美的女孩,爱美的女孩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梦想有一天能够有一条美丽的花裙子,一条旋转起来象一只花蝴蝶一般美丽的花裙子,穿上它就像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在春天的原野里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

 9.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女人喜欢裙子的心情总是涛声依旧。裙子伴随女人穿过了春,迎来了夏,走过了秋,又渡过了冬。我深信,裙子使女人美丽,还女人窈窕,让女人妩媚,给女人自信。

 10. 石榴裙,这该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名字。让我想起灯火阑珊的唐风宋影,烟柳花巷,甚至秦楼楚馆。想起静谧如水的夜晚,烛火摇曳的屏风,女人缱绻的容颜像蜡版画一样刻在昏黄的寂寞中。那时,时间的脚步一定是放慢了,女人的举手投足都显出高贵优雅,是月亮从东山升起时,自信人间的后羿会虔诚仰望的从容。然而,移身环顾,只有晃晃镜中的绰约颦眉无语相伴,心中便是愁肠百结,于是慵懒地梳洗装扮,日复一日的长衫曳地,环佩裙钗。

  形容女人是花的句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用来形容美女正在赏花的诗

 妒花 (唐寅)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描写女人像花的气质的优美语句

 静如娇花映水,动如弱柳拂风 答案补充 美丽的脸庞像绽放的昙花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实在想不了其他好的,就只有这个了。

 有没有一些形容女人的句子,例如像花一样的绽放

 婀娜多姿

 冰为骨,玉为肌。

 花容月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纤腰盈盈一握,杨柳之姿

陆游<卜算子·咏梅》的解释?

问题一:海棠花有什么寓意 文人们常用海棠寓意佳人,表达思念、珍惜、慰籍从容淡泊的情愫。又因为“棠”与“堂”谐音,海棠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寓意“玉棠富贵”;与菊花、蝴蝶相配,寓意“捷报寿满堂”;与五各柿子相配,寓意“五柿同堂”……

相关花语:  代表意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温和、美丽、快乐

也有人说是跟随他人的引导走

四季海棠的花语

[1]四季海棠宜赠送儿童,花语为:快乐聪慧;亦可赠充满童心的成年人。

问题二:谁知道海棠花的寓意? 文人们常用海棠寓意佳人,表达思念、珍惜、慰籍从容淡泊的情愫。又因为“棠”与“堂”谐音,海棠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寓意“玉棠富贵”;与菊花、蝴蝶相配,寓意“捷报寿满堂”;与五各柿子相配,寓意“五柿同堂”……

问题三:海棠花寓意着什么呢 5分 文人们常用海棠寓意佳人,表达思念、珍惜、慰籍从容淡泊的情愫。又因为“棠”与“堂”谐音,海棠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寓意“玉棠富贵”;与菊花、蝴蝶相配,寓意“捷报寿满堂”;与五各柿子相配,寓意“五柿同堂”……

相关花语:  代表意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温和、美丽、快乐

也有人说是跟随他人的引导走

四季海棠的花语

[1]四季海棠宜赠送儿童,花语为:快乐聪慧;亦可赠充满童心的成年人。

问题四:海棠花与其他花的详细区别,海棠花有什么寓意和象征 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

海棠没有代表什么品格,但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具体代表有:

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

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

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

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海棠花语

代表意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温和、美丽、快乐

秋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

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

花语就便有“苦恋”了。

亦有人言,海棠花语为呵护、珍爱。

问题五:海棠花有什么寓意..代表什么情感.. “很早很早以前,在密林深处住着父女两人,女儿名叫海棠,父女俩打猎为生,相依为命.一天,年方***的海棠姑娘跟随父亲打猎,忽有一只恶虎张着血盆大口,带着呼呼的风声向父亲扑来,海棠姑娘为掩护父亲,挺身上前与虎相拼,无奈身单力薄,倒在了恶爪之下。山上砍柴、***药、放羊的乡亲们闻讯赶来,打跑猛虎,救下海棠姑娘,沿着这条三十余华里长的峡谷回村.一路上鲜血滴滴流淌,后来在滴散鲜血处开满了火红的山花.乡亲们为怀念海棠,将此花命名为海棠花.”

小时候,爸爸常常讲的一个故事.? 海棠花花语是温和、美丽、快乐,秋海棠的花语是苦恋。 海棠花 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 学 名malus spectabilis 别 名解语花 科 属蔷薇科苹果属 产地与习性原产我国东北、华北,落叶小乔木,花朵簇生,呈伞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未放时,花苞深红点点,初开放时,花色淡红一片,将谢时,有如隔宿粉妆;性喜阳光,忌水涝,能抗干旱,耐寒冰。 秋海棠?诚挚的友谊;

院子里,有一株嫁接的海棠树.哥哥说海棠花是他心中最漂亮的花…

窗外的阳光很柔和,没有下雪,很干净的天空,刚刚考完试..突然特别想家…

“妹,下午到我这来玩吧..”MSN上哥哥的头像晃了晃.

“恩那..”她开心得象个孩子一样跳起来.

海棠花别名梨花海棠、断肠花、思乡草.树皮灰褐色,光滑.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花5朵-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梨果球形,黄绿色.

哥哥有一家比较宽敞的酒吧,“星星酒吧”,蓝色的天空,几颗星星闪烁着…她喜欢的..蓝天,大海,小木屋,还有点点小花,粉色的,鹅黄的,绿绿的..每天枕着海浪声入睡,和贝壳在梦中对话

舒缓的钢琴曲飘来…是…

她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坐下来,她一直喜欢那个位置,酒吧灯光忽略的角落,两盆美丽的海棠花盛开着…

一杯“海棠依旧”悄然等待着她,小巧精致的高脚杯,盛着粉色中露着晶莹的**的酒,淡淡的味道,绵软舒服悠长...

哥哥说:这酒专门为她调的.就象爸爸给的海棠花,花朵很小,每一朵都不那么起眼.很美丽,粉红的花瓣裹着金**的花蕊;很柔软,粉红粉红的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惹人喜爱;很强烈,柔和的春风一吹,几片花瓣悄悄洒落大地,惊起异乡人不尽的思乡之情……

海棠花较小,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如处女,被誉为花中神仙,陆游曾赞曰“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村,若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其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一点红”,似少女掩面,绰约羞涩之盛,被誉为“花贵妃”、“花尊贵”,在***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其娇艳而淡雅,似云霞片片,花落时则宛若淡妆素抹,被誉为“睡美人”,令人心醉神迷.苏东坡曾赞曰东风弱弱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来南方已经两年了,还记得走前爸爸不无伤感地对妈妈说:孩子终归要离开我们了,终归厌倦北方的寒冷与静默,往南方去了…毕业后,哥哥就带她来到了南方的城市..临走前,爸爸给了他们每人一盆海......>>

问题六:海棠花有什N寓意? 楼主,海棠花的寓意是:温和、美丽、快乐 也有人说是跟随他人的引导走 海棠花又名梨花海棠。为我国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不仅花色艳丽,其果实也玲珑可观。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树冠广卵形。叶椭圆形,表面绿色而有光泽,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花5-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厉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也有单瓣者。梨果球状,黄绿色。花期4-5月,果熟9月。

问题七:海棠花开代表什么意思?不是它的花语。。是有什么特别意义 “海棠花开”出自《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讲得是寒冬腊月,怡红院枯死已久的海棠树突然开了花.

这个时节开花,对花来说不是好事,对宝玉来说,也是因为这件大家赏花,才使自己通灵宝玉丢失,因而宝玉疯癫.也象征着贾府这座“大厦”即将倒塌,在风雪中摇摇欲坠.

问题八:海棠花长什么样?寓意什么? 海棠花花语是温和、美丽、快乐 ,也有人说是跟随他人的引导走。

海棠花语

代表意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 温和、美丽、快乐

秋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

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

花语就便有“苦恋”了。

问题九:古诗词中海棠的寓意 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

问题十:院中种海棠和玉兰是什么寓意 园林植物除了表现自然情趣之外,还常常借以抒发不同的志趣。对于植物品种的观赏和喜好,受到我国古代文化,包括绘画和诗文的影响,其中若干品种被赋予了不同的品格,分别寄托不同的思想感情,甚至将其形象或属性予以人格化。以花木寄情、寓意、比德。

如松柏坚贞不渝;梅暗香雅韵;荷清香益远;竹高风亮节;兰幽谷自芳;菊操介清远;牡丹国色天香;石榴多子多福;萱草解愁忘忧…

在院子中种植海棠花开鲜艳,而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其乐融融。 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常一起种植主要是寓意“富贵满(棠)堂”

高分求两篇古诗词鉴赏!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作者介绍: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评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敬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词的开篇,便推出了一组凄清的镜头,冷清的驿站旁,自开自落……一“外”字,一“边”字,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纵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落寞。接下来,镜头更近,苍茫的黄昏笼着浓浓的愁绪,凄风苦雨交相侵袭。大有不推残至死绝不罢手之势。一“更”字,不仅写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凶狼和仇视之深。同时也反衬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这样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揭示了“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黑暗现实。从而暗示了自已政治上遭受的强大压力和沉重打击。词的下片,进一步咏物明志。“无意”“苦争”不正是诗人“位卑未敢记忧国”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么,这不也正象这梅花虽先百花而放,却不为争早斗宠吗?“一任”写出了梅的孤傲拔俗,坚贞自韧,“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说即使凋堆成为泥土。碾碎化作尘埃,心中的那缕馨香不改变。这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相关连接:

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请问谁知道李清照的详细生平和她一生经历过的事情呢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评解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集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昨夜雨疏风骤”,开篇便自不凡,“雨”曰“疏”狂“风”曰急“骤”,天地之间遂为风雨所充斥,海棠周遭遂为风雨所笼罩,其命运亦可知矣。以清照之多情,焉能无动于衷?风雨肆虐于黑夜,夜何其兮夜未央,清照所能为者,唯以酒浇愁耳。而下接“浓睡不消残酒”六字,“浓睡”与“残酒”对举,中间夹以“不消”一词,则酒醉之沉可知矣。酒醉之沉则可见忧愁之切,是则清照关爱海棠而又无力保护之郁闷缠绵亦不难体会矣。

然词中风雨,岂只自然风雨乎?自古人生风雨,爱情风雨,政治风雨,民族风雨,皆可以风雨二字概而括之。“山雨欲来风满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此皆有言外之意者,不可不察也。

而酒于吾国传统文化中,意蕴殊丰。自曹孟德慨叹“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以降,“且饮杯中物”几成仁人志士抑郁不得志之唯一之解脱。渊明“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太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少陵“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稼轩“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此等无奈,有谁会得?

易安虽温柔和婉,然亦有豪放激昂之一面,奈何生不逢时,唯能以酒浇愁,而晚年流落江南后抑郁之情更甚,故词中“酒”“醉”字样尤多,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深情若此而抑郁如斯,皆不忍卒读者。

酒未醒而帘方卷,便急欲得知海棠之境况,则清照对海棠之关切,岂非明白可见?是则“试问卷帘人”,系深情一问而非泛泛之语,此亦当留心者,万勿为作者所欺而浅视“试问”一词。再看“帘”字,闺阁之“帘”,正如“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红酥手,黄 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之“墙”,阻塞隔绝之象征也,又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而“卷帘人”者,侍女之谓也,以今世之情形观之,实不妨视之为封建时代之贵妇淑女得知外界情况之唯一通道可也。

隔绝之帘已卷,则心情当有所好转,此乃常理也。而清照非但抑郁未除更有不平者在,何也?问者情深而答者无意,“却道海棠依旧”,是可忍,孰不可忍耶?“却道”一词隐然透露侍女所答内容之出人意外,答话态度之令人气愤。早年曾读贾岛《寻隐者不遇》一诗,不知其前二句之妙,吾师诲之曰:“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妙就妙在简约。不言问者为何而于答语中见之,故妙。”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二语似受前者启发,然实有出蓝之妙,妙在“却道”二字顺承上文而又激起下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仆尝曰词中叠字运用之妙莫过于二处,一为陆游唐琬二阕《钗头凤》上下片之结句,一为清照此阕之叠句。妙在声情口吻于此四字中传达表露无遗而又浑然天成,读者诸君宜细品之。

“绿肥红瘦”一词四字之妙,前贤时俊多有真赏,想读者诸君亦有自身之体会,原不需吾多言。然吾亦自有一番体会,故敢学“野人”以“献曝”。古人伤春之情,多以风雨摧花表达之,如“昨夜三更雨,凌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朝见枝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打风吹了”,皆只言花而不言叶者,而清照此阕却红绿对举,可见其意不在伤春,伤春只需言“红瘦”而不需言“绿肥”也。夫红瘦固然可伤,绿肥岂不可喜?然“昨夜雨疏风骤”之时,清照却借酒浇愁,所忧者何?海棠能否经风雨之肆虐而存耳。然则雨疏风骤满含斩尽杀绝之意,海棠命运之惨痛无常乃命定无疑矣。清照生于书香世家,满怀用世之心,而竟然无能保全自己赏爱之物,仅能寄希望于海棠生命力之上,其抑郁无奈之情偏连朝夕相处之卷帘人亦不在乎,真乃可叹也者。而清照更于“绿肥红瘦”之上着“应是”一词,此亦值得探究者也。“应是”虽属揣测之口吻,然亦可见清照一直未曾绝望也,夫雨横风狂,红花自凋谢衰败无疑,而清照仍存绿叶保全甚且壮大之望,可见清照对海棠关爱之痴,而关爱之痴复可见忧愁之切矣。

倘结合清照之人生经历言之,“绿肥红瘦”似仍有可解者。清照生于两宋之间,前期其父李格非陷于党争,清照求救于公公赵挺之(当时之大红人)而不得,愤而写下“识者哀之”之“何况人间父子情”,而后更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之句;北宋灭亡后,高宗南渡,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易安愤而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惊天地泣鬼神之诗篇。直至晚年易安还未忘怀故土,作诗云:“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渡淮水”。处身内忧外患之宋朝,易安救父不得,杀敌无门,皆因奸臣专权之故(当然也因封建时代性别歧视故)。若由此观之,风雨便成入侵之外敌之象喻(陆游《大风登城》诗云:“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便是例证),海棠则成危在旦夕之宋王朝之象喻,而“绿肥红瘦”则指宋王朝中前期两党后期两派于风雨考验中应有之下场,而事实却不然,故清照于其前置“应是”,则清照之爱恨情仇及无可奈何亦隐然可见矣。

从传统语码观之,词中“风雨”“酒”“红”(“红” 有含美好之义者,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然亦有含贬义者,如大红人,大红大紫,红极一时)之意蕴俱能予人如此之联想,而遣词造句之张力,易安居士之遭际亦然,故吾不避附会之嫌,作如是解说。

诚然,读词当不应因坐实而死于句下,而上文则一一坐实,然窃以为:惟其于是,方能理解清照写此“应是绿肥红瘦”六字之无奈,惟其于是,方能理解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之悲慨,惟其于是,方能理解清照晚年创作《渔家傲》之豪迈,亦惟其于是,是阕《如梦令》所含抑郁情怀亦始能体会也。

《将进酒》(其中 将读qiang,阴平,意思为请),一作《惜空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继李白之后李贺也是同题诗歌。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诗文赏析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如梦令》的诗意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du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du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今天男女之间分离结合是合法合情的平常事,但在宋代,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就要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的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节是什么,就是不管好坏,女人都得跟着这个男人过,就是你不许有个性的追求。可见我们的女诗人当时是承受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不怕,她坚持du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发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首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游戏,李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发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zhuanzhi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du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赏析二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回答者:丽影555 - 高级经理 七级 12-13 19:1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今译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

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争:同“怎”。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回答者:三加十 - 试用期 一级 12-13 19:12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可谓的评。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赏析二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回答者:帅帅的老木匠 - 探花 十一级 12-13 19:1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2

三、德育教育目标

1、竞争意识的培养。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完成目标1

如梦令和我们这篇课文学过的 三首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板书目标1)

关于词的知识,大家可以看到老师上课前发给大家的资料。(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迅速的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三)完成目标2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完成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板书目标2)

这第二个目标的完成我们将***取一种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大赢家。(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①老师配乐范读

②学生抢答

题目: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③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者,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美!)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目睹。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弥补这个遗憾呢?(愿意!)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看。(配乐范读)

请每个代表队的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学生作画,教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对画的评价应紧扣词的内容,并讲究画面的美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画)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境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会随机的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

(学生背诵)

教师抽背,并请同学们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者,并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3、选答题

(选择回答该题的队,答对加一面旗。答错扣两面旗,由一位同学主答,可有一次补充机会。)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师板书)

(四)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的学习目标已经全部完成,我们的比赛也到此结束。其实今天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拥有象今天一样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赢家!!

板书: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回答者:小乖123abc - 试用期 一级 12-13 19:28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回答者:璎镜蝶羽 - 助理 *** 12-13 19:43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